opinion_banner.jpg

医生创业要成功需注意:PK“I”比KPI更重要

发布时间:2020-06-10

上个周末,一个医生朋友谈了很多对于他辞职创业新开的诊所管理计划,当他说到对于管理运营的KPI时,我由衷劝了一句,这时候PK“I”比KPI更重要,他提醒我:语法角度,是不是应该是PK me而不是I? 我笑着回了句:PK me已经是PK“I”的晋级思维。

KPI(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,关键绩效指标)目前在国内的知名度的确比较大,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,如果不知道这三个字母的含义,似乎都觉得愧对了“管理者”这个角色。毋庸置疑,KPI和BSC(平衡计分卡)结合起来应用,对于团队的执行效率管理效果还是可以的,我也会将KPI和BSC结合应用到医院品牌团队的绩效考核中。但根据自己这个医学逃兵的经验,以及对于很多医生辞职后创业的历程了解,医生创业做管理,PK I远比KPI更重要!因为KPI主要是用于管理别人的,而PK I不仅是挑战自己,更是在挑战中认清自己。
 
很多思想家、哲学家都强调过:人最大的敌人,是自己。更有人提出:一个人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一切。战胜自己,说起来很简单,但做起来很难!我依然记得2010年我刚创业时的一个小插曲:一位线上营销连锁培训机构的创始人找我谈合作,但他提出一个条件:和他合作,则必须放弃我医疗创业的规划。我也欣赏他的为人、看好他的事业发展,但我当时想的是我有的是精力、经验和能力,可以同时做好医疗和培训两个项目。因为关键性分歧,我们并没有合作起来。但一年年过去,我发现他的分析是正确的,而我当初之所以坚持可以两个项目一起做,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认清自己。
 
而认清自己,对于创业者来说,尤其重要,对于医生创业者来说,更加重要。因为多年的从业习惯后,医生更容易有“I”思维,就是思维中经常出现的是I can、I think、I have、I want…通过两个经典营销理论的变迁,有助于理解“I”思维在创业中的不可取性。营销专业人士很多人都知道4P理论,即麦卡锡教授在提出的产品(product) 价格(price) 渠道(place) 促销(promotion)四个单词的首母缩写。后来,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提出:4P是完全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,没有考虑客户的需求。而对于服务业来说,必须换位思考,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,才更容易成功,所以他提出了新的4C理论,即消费者需求(Consumer)、成本(Cost)、便利(Convenience)和沟通(Communication)。4P到4C的变迁,基本可理解为 I 向 me 的转变。
 
很多人都认同一句话:选择,比努力更重要。英语里面也有类似的一句话:Direc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speed.创业,是很多人共有的梦想,根据腾讯企鹅智库对5万多网民的创业意向调查,只有3%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创业。但现实中,创业失败率却是高达90%,我曾经感慨:创业的成功,需要管理运营N个节点都是Yes, 出现一个No可能就失败了,但从概率论角度,N个Yes同时出现的确远小于出现1个或多个No。 医生创业后,会面临很多选择,如合作伙伴、技术定位、服务定位、装修设计、投入策略、运营团队等很多事项,其中任何一个大的决策失误,就有可能导致失败。前述这些选择,多数都是非医学知识,也就是说医生往往是没经验和专业知识背景的。但选择决策,是创业医生必须要做出的。如果不转变思维,还是“I”思维为主导,KPI设计的再完美,也难以带来成功。所以,我强调:PK “I” 比KPI更重要!PK的,是各种"I"思维。
 
通过我对创业医生的广泛交流和了解,创业医生需要在6个方面进行PK“I”:
 
一. 技术定位
 
很多医生,在创业的时候,习惯于从自己擅长的疾病着手定位服务项目,这某种程度也没错,因为SWOT分析中第一个分析就是优势。但SWOT毕竟只是众多分析工具中的一个工具,更没有结合中国医疗市场的特性。虽然患者在就医选择方面,有着专家、技术、服务、费用、环境、便利等多种因素的考虑,但总体上,国内患者的就医选择意向是越是重大疾病、疑难疾病,越是首选公立三甲医院,示意图如下:


 
医生创业时,必须认识到患者就医选择意向的特点,并结合自己的擅长领域、投资规模做出合理的取舍,才是市场导向的技术定位。举例来说,一个眼科专家,非常擅长视网膜脱离的诊治,如果他开一个眼科门诊部并以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病种定位的话,必将遭受滑铁卢!因为视网膜脱离这样关系重大的疾病,患者首选的是三甲医院,民营的门诊部级别的医疗机构根本不在患者的思考范围之内。
 
所以要想创业成功,技术定位的PK“I”就要从I can的自我优势思维,转换为why choose me的患者导向思维。
 
二. 个人品牌
 
关于个人品牌的认知误差,可以从医生集团的现状进行阐述。我曾经带着团队对医生集团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《8大原因让中国医生集团运营发展困难重重!》、《“HM+”模式将让更多医生集团迎来盈利的春天》等研究文章,研究发现,含有“医生集团”的公司注册数量在2019年4月注册数仅有26家,比2018年8月的高峰数83家下降了69.8%!医生集团从纷纷看好,到大部分不盈利,关键是“I”思维下导致医生对于个人品牌的认知误区,示意图如下:


 
很多医生,尤其是三甲医院的医生,在三甲医院的门诊爆满甚至一票难求,所以有些医生容易放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,觉得创业以后以自己的个人品牌照样吸引很多患者流量。殊不知,很多患者是冲着三甲医院品牌或者是三甲医院的科室品牌去的。也就是说,真实的个人品牌,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闪耀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有些医生创业成立医生集团后,原以为以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赋能,可以让合作医院的患者量很快上升,结果合作之后发现每次的门诊量远低于预期。
 
除了极少数已经形成全国患者认知度的网络大V和业内公认的学科影响力外,对于多数的医生,创业之后,一定要PK掉对自我品牌的认知,如此,才不至于面对稀疏的患者量而措手不及。
 
三. 知识学习
 
医院是知识分子的集中地,而医生更是学霸型居多,很多医生都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文凭,甚至是海归。与社会平均教育程度相比,医生的知识水平是远高于普通大众的。长期的文凭优越感,也容易导致医生在“I”思维下对知识学习的认知偏差。
 
曾经有一位博士,联系我说想创业想沟通一下,我善意提醒创业利弊,并发了我曾经的一篇文章《医生创业成功须具备的九个自身条件》给他,结果他没怎么看就很快回复说文章里的观点“太落后了“。这样的学习心态对于创业的成功难免是一个障碍。
 
对于医生来说,不管是本土硕士还是海归博士,以前深度学习的仅是医学相关知识,但创业后,必须面对的财务、人事、法务、营销、管理等工作,原有的医学知识体系根本无法发挥。所以,医生创业后,必须PK掉自己文凭很高、知识很多的思维,回归到运营管理是白纸的求知状态。为了便于医生们的快速持续学习,我的知识星球(医疗品牌运营方法论)已经开通并会持续更新运营管理理论与实战知识。
 
四. 团队构成
 
在一次医疗创业者沙龙活动中,我们几位有创业管理经验者,对一位创业医生的新成立医疗服务机构项目都提出了疑问。这位医生的创业项目股份合伙人有几位,但都是医生。我们的疑问是:所有的股东全部没有运营管理的经验,那么这个医疗创业项目的运营保障在哪里?
 
医疗机构的运营涉及的方面很多,大到医院的发展规划,小到宣传内容的输出,都需要运营。科学的运营离不开数据的支撑,如数据采集流程设计、数据记录与提取、数据分析与推导,并基于数据而进行计划制定或现有计划的调整。
 
以下模拟一个已经定位明确的医疗机构患者引流的一个环节,示意阐述运营的数据化管理:

 
以上仅是患者引流一个环节的示意,且还没有细分病种、费用类型、不同医生,就已经有非常多的数据需要采集和计算。所以,运营者不但需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,更需要掌握很多运营工具技巧。例如,很多医院会通过多个渠道来推广公众号,那么怎么知道哪个渠道的效果更好呢?很多医院的院长会说难以统计区分,但有线上运营丰富经验的人就会知道:同一个公众号,可以分身出成千上万的渠道二维码,扫描不同二维码关注的是同一个公众号,但自动会区分到不同的渠道名称中。
 
因为运营对于创业医生来说最能决定生死,所以重点强调了运营成员对于团队构成的重要性,总的来说,医生创业的团队要尽量形成决策、技术、运营、管控的多角色互补。想强调的,是对自己能力的PK:医生只是匠人,绝不是万能。
 
五. 沟通协调
 
首先强调一下,沟通不仅仅是语言表达,而是传递信息、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,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,也包含形体语言、个人的习气和方式、赋予信息含义的环境物质。
 
对于沟通协调的重要性我深有感触,我以前在公立医院工作,那时对于沟通协调真的是没什么意识,因为那时我觉得对于患者来说我也不用求他们(那时的医护关系的确也更和谐),对于同事来说,只要我专业技术不差,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。后来学了管理并自己管理投资的医疗项目时,才发现沟通协调是一辈子都需学习的:人员任用、团队氛围、物资采购、媒体关系、公益合作、项目开展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沟通协调,一句话不当,员工可能闹情绪甚至辞职,协调不力,一件事可能就办不成。
 
海明威说过,人生活在这世界不可能是一座孤岛。既然不是孤岛,必然相互影响,所以人创造环境的同时,环境也会改变人。医生的总体受教育程度高,属于高级知识分子,而高级知识分子总体上容易有清高的特质;另外,中国公立医疗环境总体处于患者求医生的状态,长期被别人求,容易滋生甲方心理。这两点综合因素下,对于一些刚从公立医院跳出来创业的医生来说,重视沟通协调尤为重要!因为民营医疗机构,是要找患者、满足患者的,而民营机构的管理者,更是需要降下姿态以尽可能减少障碍的。
 
关于创业医生这方面的自我PK,马云有句话值得借鉴。在《赢在中国》节目上听到窦大海的故事后,马云点评道:“我觉得我蛮欣赏一个博士生能够降低自己去做这么一件事情,因为有时候很多人学历很高不一定把自己沉下来做事情,我觉得博士生拿到了,只不过是真正的生活考试。”同样,沟通协调要学好做好的关键,是PK自己高姿态,只有不断降低姿态,创业才能不断靠向成功。
 
六. 时间管理
 
对于创业医生的时间管理,主要想强调两个方面,一个是工作(包括思考)时间的分配,一个是项目的规划进度。
任何人,不仅是医生,教师、律师、厨师、设计师都是如此: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。医生最擅长的是什么?接诊患者、为患者治疗手术。但对于创业医生来说,身份已经变化,不再仅仅是一名医生。创业后,从管理流程来说,需要计划、组织、领导、控制的思考、规划、落实,从管理对象来说,面临人的任用与激励、资金的筹措与支配、物品的采购与保管等繁杂事项。所以创业医生不再仅是一名医生,而同时可能是其他医生的经纪人、商业谈判者、管家婆。如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自己擅长的诊断、治疗、新技术方面,则内部管理有序性与效率必然受到严重影响。
 
另外,作为一名创业医生,更需要成为一名时刻可能是烈士的将军!有一位创业者很有感慨的说:创业要想成功,自创业行动开始那天起,就应该进入死亡倒计时!只有时刻警惕明天可能就死亡,才能保证明天还活着!2020年全球疫情之后,很多有经验的投资人也感慨:以前有100万敢做50万的事情,现在有100万只敢20万甚至只有10万的事情,因为明天怎么样,真的不好说。
 
所以,创业医生在时间管理上的PK自我,主要是PK自己医生角色的固化思维和盲目乐观的规划。尤其是在成本预测、盈亏平衡期、二次融资等事项方面,要尽可能的摈弃乐观思想、融入更多变动因素思考。而在日常工作时间的分配上,应感悟慢才能快,对于创业医生来说,忙碌从事医生的传统工作,不如想办法空出时间深度思考,因为只有思考的时间越多,决策才有可能越明智。
 
各行各业,创业者均是有的成功、有的失败,医生创业者成功的也有很多。以上分析,只是强调了对于创业医生来说,PK“I”比KPI更重要,但只要走在了创业的路上,则应排除万难也争取坚持,毕竟知难则不难,迎难可后上。马云说过“今天很残酷,明天更残酷,后天很美好,但绝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,看不到后天的太阳。”看不到的原因,多数是因为没有坚持。所以,很多的“I”思维需要被PK掉,有一个”I”却需要保留,那就是马丁.路德.金的名句:
I have a dream!
 
版权声明:本网站除标注有转载出处外,所有文章版权归上海医略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所有。